五大连池市人民政府关于2017年度、2018年度全市环境质量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和会议安排,现将市政府2017年度、2018年度全市环境质量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环境质量状况
(一)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2017年度城市环境空气有效监测天数336天,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优良天数达315天,与2016年同期(226天)相比,增加了89天,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优良天数比例达86.3%。2018年度城市环境空气有效监测天数350天,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优良天数338天,与2017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3天,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优良天数比例达95.89%。其中,主要特征污染物PM2.5年平均浓度16.4微克/立方米,同比2017年下降了8.69%;PM10年平均浓度36.49微克/立方米,同比2017年下降了8.94%。
(二)水环境质量总体趋于逐年下降。
我市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水环境质量考核主要是地表水断面水质达标率和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两项指标。
——境内列入地表水考核的分别是和平镇老山头(国控)和风景区三池中(省控)两处断面。2017年三类或优于三类水质达标率为24%,在全省11个地市51个县市区考核排名第46位;2018年三类或优于三类水质达标率为11.8%。
——境内列入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的县级饮用水水源地两处,分别是五大连池市双龙泉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风景区二龙眼水源地。2017、2018年度两处水源地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
(一)全面推进河长制,切实维护河湖生态安全。成立了河长制领导小组,下设河长制办公室,健全了三级河长体系,共设置河长223名、监督员86人、保洁员86人、河道警长13人。以讷谟尔河为试点建立了“一河一档”制度,编制了我市“一河一策”治理方案。设立了市、乡、村三级河长制公示牌,共设立公示牌179块、界碑150块。
(二)实施双龙泉水源地污染防治工程建设。一级保护区内的违章建筑哈飞水厂和客运站已拆除完毕,完成一二级保护区的界桩、警示牌设立工作;完成保护区一级保护区围网物理隔离工程建设。一级保护区内16户耕地中有15户完成租赁合同签订工作。绿化工程计划植树12.5万株全部完成。牲畜粪便污染治理工程已完成建设圈舍369座。双泉学校厕所工程已交付使用。第一自来水厂厕所和部分管网已完成。
(三)实现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和稳定运行。城市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1%。城市垃圾填埋场日垃圾收集量为120吨。加强热力供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扎实推进热电厂项目省级环评审批工作。结合中央环保督察整改问题和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受理案件查处要求,督促城市垃圾填埋场进行渗滤液处置及环保竣工验收,实施了垃圾场渗滤液委托处置和老旧管网改造工作。
(四)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污水处理厂一期与二期工程并网运行稳定,出水指标完全达标。已处理污水370万吨,COD减排量为894.18吨,氨氮减排量为156.56吨,污泥含水量检测结果≦60%,达到污泥处理质量要求,污泥安全处置率为100%。龙镇污水处理厂工程正在组织验收、决算,已委托第三方运营。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建设污染防治监控中心、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市污水处理厂、国昌热力有限公司、大宇机动车检测线等重点企业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系统已实行黑河市内三家联网;山口湖自然保护区环境监测站已投入使用。截至2018年11月,山口国家水质自动监测站项目主体工程已完成,设备仪器安装调试已完毕,数据实现网上传输运行。
(五)加快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加大国家生态功能区补偿资金争取力度。制发了《五大连池市2017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工作实施方案》,完成《五大连池市2017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监测报告》编报工作。2017、2018年获得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分别为6741万元和4021万元。
(六)全力推进生态项目建设,重点抓好全省整镇农村垃圾处理试点和农村垃圾连片治理项目建设。截至2018年底,我市农村垃圾收集项目共有6个,其中:2013年度生活垃圾连片收运项目、2014年度生活垃圾连片收运项目车辆和垃圾桶等设施正在政府招标采购中;2014年度生活垃圾连片收运项目土建工程已完成;2016年整镇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垃圾处理项目已于2018年6月建成;2017年整镇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垃圾处理项目实施方案已获批,可研、初步设计及选址已完成。
(七)围绕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深入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专项治理。市政府已印发了《五大连池市大气污染防治专项实施方案(2016-2018年)》、《五大连池市水污染防治专项实施方案》、《关于印发<五大连池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关于印发建立五大连池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和《关于印发<五大连池市土壤环境保护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全市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一是实施蓝天工程。推进锅炉改造及淘汰,截至2017年底已累计淘汰18台。坚决淘汰黄标车,2017年底实际淘汰数量125台。总投资1.3亿元的热电厂项目,2017年底2号锅炉已投产供热,2018年底1号锅炉供热,并正式发电。二是实施碧水工程。加强农村水源地建设,2017年11月完成了《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乡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涉及我市农村人口超过1000人以上的27个行政村集中供水项目全部划为水源地保护区。三是实施净土工程。完成了我市土壤污染项目名单点位确认核查、系统录入以及网上发布工作。推进土壤污染防治项目建设。我市双龙泉水源地二级保护区被污染耕地土壤修复试点项目到位资金2340万元。截至2017年底编制完成双龙泉二级保护区土壤环境质量调查与风险评估报告,并已通过环保厅审查。
(八)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实行最严格环境保护制度。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竣工环保验收制度,完成项目环评审批11家、验收2家。实行最严格环境保护制度,已初步完成五大连池市生态红线的划定工作,划定面积2515.27平方公里,占全市区域总面积31.34%。实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考核制度和讷谟尔河地表水生态补偿考核制度。我市境内的讷谟尔河被列为全省地表水生态补偿流域河流,参加每年的全省流域生态考核。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市的环境保护工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仍然面临着以下主要问题:
(一)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难度较大。讷谟尔河老山头断面超标问题还未真正得到有效解决,我市热电厂正在建设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还没有真正形成减排能力。建成区棚户区大气面源污染问题仍旧突出,乡镇一些集中供热厂超标排放问题还未根治,治理任务十分艰巨。城区饭店油烟污染问题、畜禽污染问题以及农业面源、农药瓶污染问题突出等。
(二)环保设施不足仍然是短板。由于受资金、地域等因素限制,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管网建设不同步、不配套,处理负荷不足。
(三)环境监控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现有重点排污企业监控设施还不能满足工作需要,个别企业环保“三同时”落实不到位,污染物达标排放率低。
(四)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任务艰巨。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的整改问题压力较大,下步的整改任务非常繁重。
(五)农村环境保护任重道远。农村环保机制尚未建立健全,村民环保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大部分农村没有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农村污染防治有待加强。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着力抓好环保目标任务落实。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强化生态环保责任落实。督促乡镇党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切实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的主体责任,压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解决好生态环保责任边界不清、职能交叉和重叠等问题,避免“环保问责”变成“问责环保”。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严格进行精准调度,推动国家和省考核的重点目标任务全面落实。
(二)从源头污染上严把项目环保审批和竣工验收关。对符合审批条件的项目提供优质快捷的审批服务,并对已经审批通过投入建设的项目实行跟踪服务;对未批先建项目加大查处、监督管理力度,对符合环评审批条件的项目及时跟进办理环评手续,对已投入试产而未完成验收任务的项目,不符合验收条件的责令其抓紧改进,逾期不验收的项目要依法严查。
(三)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把改善农村环境治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完善措施,落实目标和责任。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推行垃圾的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工作,逐步完善垃圾处理系统。加强养殖业管理,加强畜禽排泄物与农业生产相融合的进程。依法调查处理各种环境信访和环境投诉、环境纠纷问题,及时化解群众矛盾,维护合法环境权益。
(四)继续坚持打好水、大气和土壤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第二次污普阶段性工作,摸清我市污染源底数,为下步环境管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加强水源地保护,实施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大力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废水废气排放污染治理以及土壤污染防治项目建设等。加大重点企业监察执法力度,确保企业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转、污染物达标排放。强化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确保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加强人员培训,提升环境监管人员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加强环保宣传,提高群众环保意识。
(五)认真研究谋划今年乃至今后五年环保重点工作。按照省、黑河市决策部署,围绕我市未来五年转型发展、绿色发展的定位,认真研究谋划明年的重点工作及今后五年的重点目标、重点工程、重大举措,坚决打好环境质量与污染防治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