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夯实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社会基础。
当前位置: 首页 >> 代表工作

第四代表小组关于调研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情况的工作报告

更新时间:2016-02-17

     根据市人大代表小组活动的要求,为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贯彻落实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气象为农服务提质增效为目标,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融入式发展为实现途径,深化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为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优质气象服务。市八届人大第四代表小组,在组长王宏展的带领下,于2015年10月28日深入市气象局和新发气象信息服务站就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明岩参加了此次调研,并就调研工作进行了指导。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5年是我市“三农”气象服务(灾害防御)专项实施县。市气象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的“三农”气象服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并多次走访各乡镇调研,开展了2015年“三农”气象服务(灾害防御)专项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构建农村气象服务机制
  市气象局高度重视乡村气象服务(灾害防御)专项工作,局主要领导多次向地方政府相关领导进行汇报专项建设相关工作,争取地方匹配资金,争取市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市政府下发了《五大连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的通知》、《五大连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气象协理员和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的通知》(五政办发〔2012〕15号)等相关文件,在 2015年成立了“三农”气象服务专家联盟,有力地保障了“三农”气象服务专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扎实推进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以“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乡村气象服务专项建设工作体制,扎实推进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建设。市政府下发了《五大连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五大连池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五政办发〔2014〕43号),成立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由分管市长任组长,成员包括气象、民政、水利等相关部门负责人。根据《黑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健全全市气象灾害应急联动工作机制的通知》(黑市政办发〔2014〕108号),五大连池市政府下发了《五大连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五大连池市气象灾害应急联动工作机制的通知》(五政办发〔〕号),建立五大连池市气象灾害应急联络员职责,确保专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全市11个乡镇都建立了气象信息服务站,设立主管农业副乡(镇)长担任气象协理员,负责协助该乡镇气象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在所有行政村都有气象信息员(93个行政村),负责该行政村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传播和气象灾情调查上报 。实现了乡级政府有分管领导(气象协理员)和信息服务站、村村有气象信息员。开展乡村气象灾害隐患信息普查收集,建立了气象信息员库。今年举办了气象协理员、信息员培训班,对提高气象协理员、信息员素质奠定基础。
  完善防灾减灾体系,积极开展人影工作。五大连池市境内属小兴安岭与松嫩平原之间的过渡地带。防火任务比较重,按照五大连池市防火指挥部的统一部署,根据气象服务应急响应预案,组织人员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多次在扑灭森林火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受到了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
  目前,为11个乡镇气象信息服务工作站配备气象预警显示屏、计算机、打印机、信息服务站工作手册、图版、值班工作日志,另有气象预警大喇叭(气象预警接收机)充实以三个山区乡及团结乡为主的自然村屯。通过气象预警显示屏、气象预警大喇叭快速将每日天气预报、重大天气、转折性天气、突发性灾害天气预警等气象信息及时发布,使农民及时快捷地掌握气象科技,指导农业生产,提高了农村防灾减灾预防能力。将气象协理员、信息员等纳入免费气象信息手机短信用户,建立完善农业气象服务定期反馈机制及 “直通式”联系。制定了农业气象服务周年方案,明确服务对象及服务产品发送方式、渠道和流程等。
  (三)利用气象科普知识宣传防灾减灾
  为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气象部门以农民需求为导向,近距离为农民服务,每年围绕备春耕生产、3.23世界气象日、5.12、市科协组织的“三下乡”等活动,组织科技人员,发放春季预报、年景分析、年度预报、防雷避险知识挂图、农村生产气象灾害应急避险常识书、气象知识刊物、气象灾害防护等气象科技信息,积极解答赶集农民和市民的各种咨询,有效提高农民气象灾害防御意识和能力。并在春播前与农委、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林业、水利等相关部门讲座,共同商议如何作好公共气象信息服务,让百姓更多地了解气象。
  二、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人才匮乏,业务素质亟待提高
  为加快气象灾害防御,我市加强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投入,目前现有作业设备“三七”高炮2门、火箭发射架2部。作业设备操作人员需要专业培训后的合格人员才能上岗操作,而目前该局现有人员少,又没有进行专业培训,在需要作业时,违反人工影响天气规章制度,存在安全隐患。
 (二)资金投入不足,服务领域有待进一步拓宽
  由于资金投入不足,部分气象设施更新不及时,制约了气象为农服务需求,气象灾害预警服务覆盖面不广,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和手段不能满足农村用户的需求,农村的气象灾害预警“盲区”现象突出。气象信息发布终端也只限于气象协理员、气象信息员等,还未普及到大部分农户和一些亟需气象信息的人中。
 (三)灾害防御救助机制未完善,部门联动作用未发挥
  一是对气象应急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够深刻,防灾减灾能力有待提高;二是由于组织领导能力有限,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欠缺,致使气象灾害防御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四)气象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农民防灾、减灾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虽然市气象局每年围绕3.23世界气象日、5.12防灾、减灾日,市科协组织的“三下乡”等活动,开展气象科普宣传,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了农民气象灾害防御意识和能力。但这些科普宣传主要集中在上半年,整体效果也不佳,宣传往往流于形式,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开展活动时仅限于发放宣传材料,摆放宣传板,缺乏主动服务意识,坐等公众来咨询,大众传播媒介功能未能充分发挥,宣传对象有限,影响了气象科普知识的普及。
  三、工作建议
  (一)根据气象服务工作的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发展规划。要立足当前、着眼未来,从气象事业发展、提升气象部门综合实力的角度思考和谋划人才队伍建设,制定用好现有人才办法,广开急用人才引进渠道,提出稳定骨干人才措施,完善优秀人才选拔机制,拓宽实用人才培养途径。加快引进基本业务、装备技术保障、气象服务等各类缺乏的、急需的专业人员,对现有人员开展全员培训活动,加强气象业务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以及新理论、新技术、新规范的学习和知识更新,不断提升业务素质。
   (二)进一步加大财力投入,保障气象事业发展投入逐年稳定增长。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政策资金重点支持,为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积极开展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提高城市、农村气象防灾减灾水平,基本消除城市、农村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盲区。不断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和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和预警的能力;依托电视和和现代通讯技术,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满足服务需求,把针对广大农民和农业生产的实用气象信息无缝隙的及时送到农民的手中,帮助广大农民防灾减灾。
   (三)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健全市、乡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完善气象灾害防御部门应急联动机制,提高联动部门信息共享水平。提高气象信息特别是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覆盖面,加快推进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快速发布传播的“绿色通道”和全网发布机制。提高全社会防御和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
   (四)气象部门要高度重视科普宣传工作,确保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开展工作,构建科普人员学习与宣传的长效联动机制,加大资金投入,提供充足的科普宣传经费,鼓励创新举措,引进宣传新技术,突出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宣传作用,提高宣传的广度、深度、时效性,普及气象知识,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二〇一五年十月三十日